《郊区的鸟》:在時間的鈍感與痛感中欲言又止

 

實際上,電影對於“成長”並沒有心存憧憬,即使這是一個漸漸“失去”的過程。正如少年時期的7名摯友探視胖子時,先後有4人走著走著就不見了,最後只剩下3人在橋下莫名傷感。這不就是成年後“知交半零落”的生動寫照嗎?成年後的兩個工程師之間,彼此間的疏遠、交手不言而喻,較之於少年時期這些熱誠、純真、深情的時光,現實生活或許只有無盡的蒼白無趣。

藝術老師要少女們用蠟筆畫出內心深處的片區時,除了胖子畫了一團不知所云的抽象化色塊,其他同學對未來的想像都與信息技術、輕工業、環境等有關。電影特意特別強調6位同學的油畫,折射出自己的個性、嗜好和人生定位。正如胖子對片區毫無概念一樣,他的人生總體規劃或許也一團混沌。還有夏昊,他的畫也含糊不清,只能隱約窺見草地上、大樹。這或許暗示了,當其他同學沉醉於宗教的歡樂與滿足,或是對於信息技術與現代化的唯美想像中,胖子是迷失與無所用心的狀態,夏昊則有一種田園隱居的心態。假如我們把少女組與青年組進行互文式的解讀,把青年們想像成少女們長大之後的樣子,就會意識到成年後的人生早在少女時代已埋下了草蛇灰線。

電影的劇名是“市郊的鳥”,看上去與內容關係牽強。但是,三組人物只不過都與“市郊的鳥”有重大關連。少女夏昊曾去樹林裡掏鳥窩,曾在相同場合聽見鳥鳴。青年夏昊也曾在與燕子偷歡後的早上聽見窗前嘈雜的鳥鳴。特別夏昊深表韓工對工作的敷衍之後,心灰意冷,勸燕子與他去一同找一種全身紅色的夜鶯,但燕子毫無興趣。可見,少女對於“市郊的鳥”毫不愛惜,對於鳥鳴也毫不在意;青年夏昊則在都市的喧鬧中異常想念那種“鳥鳴山更幽”的清靜與寂寥。因而,“市郊的鳥”是見證“成長”的極好承載物:少女時代滿不在乎的東西(歡樂、親情、真愛),卻在成年之後成為稀缺的藏品,甚至苦苦找尋而嚴禁。

但是,劇中的一個細節提供更多瞭解讀電影的一把鑰匙。中學生方婷曾給老師夏昊寫了一封信“情書”,說假如夏昊能答出一個謎語,自己就可以做男女朋友。那個謎語是:世界上何種東西最久又最短;最快,也非常快;一大塊,但可以切開;很關鍵,卻時常被人忘掉?每晚沉浸在掏鳥窩、玩打鬥中的夏昊,怎么可能將有這份耐心和能力去拼情商?他立刻就放下信,投入打籃球的“偉大事業”中。後來,青年夏昊在一個廢棄的溜冰場裡又看見那個謎語,蔣科科長故作高深地說試試“LOVE”,卻被驗證提問錯誤。

タグ   郊區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