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虛此行 All Ears

6.0/10
合計10件のレビュー
ジャンル   --
ランタイム   1小時59分
地区   no info
俳優   胡歌   吳磊   齊溪  
書かれた   劉伽茵
劇場で   01月13日
この映画を見たい?
 映画を見たい    しない

50% 欲しいです,合計 131

レビュー  |  共有する 

不虛此行 プロット

性格內向的編劇(胡歌 飾)在機緣巧合下轉職撰寫悼詞,每天聽不同客戶訴說去世親人的故事,但角度都是主觀的,同一個人的生平,在不同的人口中都不盡相同。他拿著拼圖般的故事平視逝者,盡量忠實地呈現這個名為「人生」的劇本裡的最後一幕。他化身擺渡人遠遠守候逝者、撫慰遺屬,而渡人者亦被渡,失意的他能為自己的生命寫出新一幕嗎?

不虛此行 オンライントレーラープレイ

不虛此行 俳優

不虛此行 写真

不虛此行 Related

再繫「腦」朋友  IF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再繫「腦」朋友
IF
喜劇  美國
05月16日 劇場で
年會不能停!  Johnny Keep Walking!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年會不能停!
Johnny Keep Walking!
喜劇  no info
02月01日 劇場で
熱辣滾燙  Yolo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熱辣滾燙
Yolo
劇情  no info
03月16日 劇場で
九龍城寨.圍城  Twilight of the Warriors: Walled In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九龍城寨.圍城
Twilight of the Warriors: Walled In
動作,犯罪  no info
05月01日 劇場で
特權樂園  The Zone of Interest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特權樂園
The Zone of Interest
--  德國
02月22日 劇場で
墮下的對證  Anatomy Of A Fall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墮下的對證
Anatomy Of A Fall
--  no info
01月11日 劇場で
濁水漂流  Drifting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濁水漂流
Drifting
劇情  no info
04月20日 劇場で
鬼滅之刃 絆之奇蹟,邁向柱訓練 鬼滅之刃 絆之奇蹟,邁向柱訓練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鬼滅之刃 絆之奇蹟,邁向柱訓練
動畫,奇幻  no info
02月22日 劇場で
聲影路  Cinema Stradaオンラインで映画を見る
聲影路
Cinema Strada
紀錄  no info
04月27日 劇場で

不虛此行 コメント(500)

Kongphissmx
Kongphissmx
悼詞的創作既需要聆聽也需要敘述,而影片的奇妙便在於這種聲音、書寫和影像的浮動關係。當生者的聲音去召喚那地下室裡的“陽光”,鏡頭悄然切換到被陽光映照著的灰黑色玻璃另一邊;當生者的語言追溯著曾經的聲音、丈量著過往的空間,燈影斑駁的公交車也化作顛簸的火車車廂——當下的現實空間蘊藏著回憶的潛在縱深。這便是“視”與“聽”的力量,它們化作感知的絲線不斷地建立我們與故事的羈絆——在無盡的“第二幕”中,不斷將自身的窘迫與喧囂,體驗為一種觀看與講述的熱望。
Enohtyllagbhe
Enohtyllagbhe
跟《燃冬》觀感差不多,基本上就是“我都知道,但不理解”“主演一思考,觀眾就發笑”“沒感動別人,咔咔感動自己”那類型的電影。
Cgayerrrla
Cgayerrrla
其實是一部關於創作的電影,所謂悼詞,也可以理解為採風與人物創作。所以,影片幾乎沒有讓任何悼詞的主角露面,即便露臉,也是糊的(那個創業公司老闆)。但是,我們卻覺得對每個主角都很熟悉,在於如何用文字和講述,在觀眾腦海裡來構成這個角色。當然,方阿姨和吳磊的角色除外,這兩個角色是拿來指引主題,激發胡歌這個主角的。另外,這片的美術很不錯,男主的家真的就很普通人,令人難忘。
Lcidearefu
Lcidearefu
很久沒有看過這麼愉悅沉浸的好電影了。 敘事從文本中脫胎生成了獨特的樣子,在文學性和影像化中找到一種詩意的平衡和自然的過渡。 好像你也生活在故事裡,在他們身邊,好像你也認識這麼多因為各種原因去世的人,好像死和生一樣,普通,隨意,甚至溫暖覆蓋了悲傷,撫慰彌補了缺憾。 活著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做不做成事有什麼所謂?世界上少一個編劇沒有任何損失,少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損失。我們能做的只有溫暖身邊有限的幾個人,已經是莫大的幸運。
Osnihmxgpsk
Osnihmxgpsk
動情卻不濫情,在刻畫單元情節劇的同時巧妙地植入細膩的城市空間影像,宏觀時代與個體故事的雙重語氣疊加處理得不動聲色恰到好處,有著一種《白塔之光》中張律努力想達到卻不能完全達到的自然境地。 真正的變奏發生在最後一段,前幾段中外部的觀察視角開始裂變,齊溪這一角色的出現是異質感植入的契機,自此影片轉向一個“創作者”真正的自我探索與詰問,雖然仍是故事的講述,卻將向外剖析的目光轉向內在,實現戲中與戲外的雙重自反。 也許電影的結尾可以結束得更加微妙,但我想一個狂奔回家寫下偶像劇的導演,同樣也可以是一個真誠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