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丨第四代編劇的“頭兒”“養雞場場長”吳天明

 

1985年,吳天明編劇的《人生》在第七屆中國影片金雞獎榮膺了最佳故事片。整部影片曾在武漢大學有一場上映,當時放映時正下著暴雨,一萬多名學生卻幾乎無一人退場,自己也沒有雨衣,全員站在雨裡看得熱情高漲。這時,是屬於吳天明的編劇時代,也是西影廠漸漸走向輝煌的時代。

2014年吳天明猝然去逝。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等第四代編劇都趕到送自己的“頭兒”最後一程。吳天明的名字,代表了西影廠、“第四代”的光輝歲月。

★來源:福州湖南衛視《两岸秘密档案》欄目

《没有航标的河流》海報

1983年,由吳天明主演的影片《没有航标的河流》贏得了第三屆夏威夷國際影片節“中西方中心影片獎”,這也是西影廠第二次贏得國際大獎。即使吳天明專業過硬,在這兩年,他被我們推舉為的是新副廠長。

文中部份照片來源互聯網 如涉侵權行為取得聯繫刪掉

吳天明,那個名字在中國影壇響噹噹。有一種說法,在吳天明之前,中國電影是一個水平,之後又是一個水平。

做為編劇,他的經典作品《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斬獲數項海內外大獎;做為後輩,他不遺餘力支持青年人,是中國第四代編劇最為敬重的“頭兒”,親手栽培了陳凱歌、張藝謀、黃建新、周曉文、顧長衛等等;做為成都影片製片廠的前副廠長,他率領西影踏進低潮成功逆襲,因贏得數項金雞獎,曾一度被外界喻為“養雞場”。

按吳天明的話而言:“假如創作力量不夠,我就從外面借,像田壯壯、陳凱歌、張藝謀那些都是別的廠培育好的,有了苗子,幹嘛不必,都找來。”

《人生》電影海報

★ 撰 稿:葉瑋泓

吳天明的體制改革思路很明晰,希望能迅速培育一大批新人,他極為引導職工報業餘大學深造,並報銷學雜費和交通費以及腳踏車保養費,並倡議編劇可以帶著電影劇本和攝影、美工一同下鄉生活,以提升電影劇本質量。

✎ 編輯:王寧磊

自吳天明1983年就任西影廠副廠長起,短短的一兩年,西影廠電影的拷貝發行量就由全省最末躍至第二,廠裡的利潤率不但翻了兩番,還爆發式地造成了很多馳名海內外的電影。中國第四代編劇的崛起也從這兒開始。

1960年,21歲的吳天明,背著父母,偷偷地考進了西影女演員歌劇團訓練班,但是家中卻對此不太普遍認可,甚至被奶奶指責“丟人啊,丟人啊,家中出了個戲子”。

吳天明,1939年出生在甘肅洛陽,少女時因討厭文藝,愛說快板、評書,經常被母親指責“不務正業”。高三那年,即使看了前蘇聯影片《海之歌》,吳天明被影片裡如夢如幻的熒幕世界深深地吸引,並因而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從事影片工作。

他們中除了田壯壯、陳凱歌、張藝謀,西影還踏進了謝飛、顧長衛、賈樟柯、陸川、田壯壯、葉大鷹、甯浩、金鐵木等等,他們當中幾乎絕大部分人都在中國電影金雞獎的發展史上寫出了自己的名字,西影廠也因而被譽為“養雞場”。

1976年,已過而立之年的吳天明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並被安排到知名編劇崔嵬身旁做一位編劇助理,因此得益良多。1978年,吳天明返回了成都電影廠出任助理編劇。

很快,新廠長吳天明發現了西影廠的癥結所在,中層幹部平均年齡太大,管理層太過老氣。只好,吳天明便召開大會,大刀闊斧正式宣佈將所有中層幹部撤職,優先拔擢青年人。吳天明免掉了所有的副廠長,僅從各職能部門拔擢了五個廠長助理。

不顧父母譴責 選擇影片

在短時期內,西影廠便擁有了一個年長、完整、成熟的創作團隊,也為之後西影廠的“井噴”奠定了基礎。

在吳天明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之下,很多年長編劇爭相重新加入了西影廠。

吳天明接替西影時,中國總共有11個影片製片廠,西影廠則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 影片拷貝數目排在全省倒數第二。

タグ   海之歌 人生 沒有航標的河流 兩岸祕密檔案 老井